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
 
    
首  页 走进茌平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网上办事 专题专栏 政策解读
 当前位置: 首页> 专题专栏>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
阅读,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尺
发布时间:2017-08-01

    阅读给人以智慧,是汲取精神营养的主要渠道,是城市文明的标尺。越来越多的城乡市民融入到阅读的队伍中,掀起一股全民阅读的热潮。
    领风尚——广场阅读

    2016年6月18日,我县启动全民经典诵读活动。每周六早7:00-8:00,市民都会来到茌平中心文化广场,共同阅读经典。全民诵读自去年启动以来,越来越多的市民被周边人的读书热情所感染,纷纷加入到诵读队伍中。
    张传霞是信发街道办事处孙庄村的村民。每周六早晨,她都带着儿子参加经典诵读活动。从家到集合地点,相距十五六里地,骑电动三轮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。
    张传霞告诉记者,从活动一开始,她就带着孩子参加,几乎每周到会来到现场,和孩子一起大声诵读。她认为诵读经典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,有利于孩子成长、成才,更是帮助孩子涵养情操的好途径。“虽然我家在农村,也会经常上网看《教孩子的学问》《读书千遍》《孩子要有好老师》等相关文章,从中发现,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帮助孩子养成。”张传霞认为,现在孩子读书的环境比较少,缺少读书的氛围,所以她就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参与诵读活动,多读经典著作。“一年的时间里,经典诵读公益活动已举办了40多期。”县社科联主席吴欲晓介绍说。每逢周六,参加活动的市民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排成方队,首先跟随教练做健身“八段锦”,然后集体诵读《大学》《弟子规》《朱子治家格言》等国学经典,合唱歌曲《礼运大同篇》。目前,已登记在册的诵读市民达5000余人。
    图书馆——韵味悠长
    年借阅人次17万,借阅图书20余万册,县城持证人员1.4万名……作为一个县级馆,茌平图书馆的借阅数据令人欣喜。
    “之前在老馆的时候就一直来看书,现在新馆免费开放不说,办理借阅证也不收任何费用,虽然离家远了点儿,也愿意来这里看书。”在县财政局工作的丁女士是图书馆的常客,每到周末都会带着女儿来读书。
    县图书馆建筑面积1.8万平方米,是我县投资6亿元建设的高标准“三馆一场”之一,设有儿童借阅室、图书外借室和期刊阅览室,并配有自习室、电子阅览室等配套设施。馆内目前有藏书近30万册,期刊600种,报纸40余种,每年新增图书2万余册。
    “这是我们开展‘你点书 我买单’活动以来读者点的书,一共有1万多册。”工作人员拿出一本16开大小的统计单介绍说。读者只要登记下自己想要读的书名,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定期进行采购,然后分类编目后统一上架供读者借阅。同时,为方便读者借阅图书,县图书馆投资十万余元,购入三台自助借还机,引进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。
在图书馆二楼外借室,市民刘女士正在一台银灰色的机器前由工作人员指导进行自助借书。点一下屏幕上的“借书”,将图书证放在机器上,再用扫描仪扫一下图书上的条形码,只需半分钟,整个借书“工序”就完成了。工作人员介绍说。目前该馆电子书的下载量已超过5000次。
    新书屋——书香迎面
    “上午去合作社里干干农活,下午没事了就来这书屋里坐坐,而且每个月的月初还有专家来开知识讲座,给俺们讲一下农业知识和科技,俺们也来给大脑充充电。”7月10日,乐平镇南街村村民杨延兴高兴地说。
    走进南街村的农家书屋,50平方米的房屋宽敞明亮,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罗列着各种类目的图书,与农民息息相关的种植、养殖、科技,还有教育、生活用书一应俱全,西边的小套间作为村民的“阅览室”,三五名村民正在图书室内低头阅读。
    我县对732个村级文化大院和680多个农家书屋进行了内容升级。为保证图书的质量和数量,除了利用拨款购买新书外,由县新闻出版办牵头,建起了图书捐助中心,保证每季有新图书送进农家书屋。
    “现在一有时间我就来书屋看看书,增长了不少知识。”振兴街道吴官屯社区居民张志刚高兴地说,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村民借书难、看书难的问题,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,丰富了业余生活,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风民风。(贾臻 吴欲晓)





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郑重声明 | 隐私保护 | 网站地图
茌平县人民政府主办   版权所有   鲁ICP备06002031号
(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×768,使用IE6.0以上浏览器浏览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)

鲁公网安备 37152302000130号